來源:齊魯網作者:我來說說複製鏈接2014-05-28 09:53:05 [提要]大唐,是位於浙江諸暨市中部的一個鄉鎮,這裡是國家建設部小城鎮建設試點鎮。25年前,它還僅是一個千餘人的小村莊,然而一雙小小的襪子卻改變了這個小村莊的命運。
  編者按:
  漢唐始,魯商自周村發源,商賈雲集,“不通水路而天下之貨聚焉”,商業發達。作為與徽商、晉商、浙商、閩商併列的中國五大商幫,“魯商”曾輻射齊魯大地,橫跨黃河長江。
  各領風騷數百年。如今,作為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龍頭地區,浙閩仰慕者眾。毫無疑問,民營經濟發展是個宏大的課題。化簡為繁的概括,無非產業、資源、政策與人的融合配置,這亦是山東主政者正在思考的課題。
  魯商求變要學閩浙。諸暨、慈溪、南安、晉江……兩周來,齊魯網派出多路記者奔赴福建浙江兩省,入城鄉訪企業尋經驗。
  走馬閩浙,回望山東。27日起,齊魯網已陸續推出《走閩浙看民營》系列報道,總結閩浙之行。

  在中國大唐襪業城內,有兩面三層樓高的牆。一面貼滿了來自大唐各個自然村的160戶家庭的老照片和對應的新照片,另一面,是上萬雙襪子組成的“襪子牆”中融入其中的100張女工的“笑臉照”。

  “女工”照片嵌入到襪牆之中,則是大唐對外鄉打工者的深切關註與尊重。

  漫步全球最大的襪業交易市場——中國大唐襪業城,1000多間營業房和500多個展位集中經營著輕紡原料、襪子、襪機、各種配件以及相關物流,大廳的牆壁上到處是閃眼的廣告牌。

  貼滿了來自大唐各個自然村的160戶家庭的老照片和對應的新照片。

  “家族相冊”是對地方歷史的還原,也完成了對當下的記錄。家庭變遷發展史,是對大唐歷史的一次集體敘事,讓人們看到了用襪子編織的區域變遷史。

  在一家原料市場商鋪內,店主在整理製造襪子的原材料。在大唐襪業原材料市場,這種商鋪就有兩百多家。

  大唐襪業的興起,大量的外鄉人涌入大唐,進入不同的工廠,活躍在織襪的各個流程上,然而,重覆的勞動,固定的動作,對於襪子以外的世界,她們則沒有過多的關註。
  齊魯網諸暨5月28日訊(記者 滿倩)有人說,關於襪子的最令人心馳神往的故事發生在中國大唐。
  作為一種編織藝術,襪子凝結著古老的手藝,從5000年前的中國開始,這一古老的織物,它的織造中心在全球範圍內經歷了百轉千回的遷徙,而在今天重新回歸於大唐。
  1988年,大唐建鎮,為襪而生。
  【路與城】襪業帝國的土壤
  大唐,是位於浙江諸暨市中部的一個鄉鎮,這裡是國家建設部小城鎮建設試點鎮。25年前,它還僅是一個千餘人的小村莊,然而一雙小小的襪子卻改變了這個小村莊的命運。
  在大唐襪業創始人之一的張金燦眼中,開元路是大唐鎮最重要的一條路。
  過去,大唐鎮汽車站設立在路中段,開元路是大唐人出行的必經之路,也是外地人進入大唐的第一條路。十多萬外地人與三萬多大唐人差不多每天都會在開元路上行走。
  上世紀80年代末期,張金燦涉足原料貿易,從廣州、海寧等地運輸緊俏物資到大唐販賣,走的都是開元路。
  5年前,當一位五泄鎮戚姓老闆投身襪業時,他每天不厭其煩地穿梭在這條路上,思索著如何把企業做大。一位名叫市川的日本大阪人,每個月都來大唐,他為大唐襪工勤勞熱情感動,又對開元路的擁堵與混亂感到鬱悶。
  沿著從東至西的開元路進入大唐,在一處路口,坐落著大唐庵。從外表上看,它與諸多中國鄉村的普通庵堂、廟宇沒有任何相異之處。
  但在老一代大唐人的記憶里,這間低矮的房子,大多與他們最生動的記憶有關。庵堂的記憶,與此處的香火之事無關,它聯接的是大唐人從事襪子的早年時光。
  它從30多年前的一個路邊小村莊開始,因為一些零星的、或明或暗的地下襪子交易,開始了自己寒磣的現代化歷史起源。
  沒有人會意識到,這些只為解決日常饑饉的大膽舉動,會催生出一個改變全球襪業產業界的經濟神話。
  民間產業的躍進,進而影響到行政區劃的調整。1988年,大唐建鎮,以襪子為圖騰,它徹底告別農業文明,驟然進入到了以契約、商業合同、機器化流程生產組織而成的工業體系中。
  進入到大唐襪業城和大唐襪業輕紡市場,四處是形形色色的生意人、貨車、三輪車、轎車、銀行以及密密麻麻的餐館。走進一幢幢家庭作坊,那些裝飾著馬賽克的鄉村小洋樓里,十幾台織襪機24小時不停歇的轟鳴運轉。
  將每一寸空間利用到極致的工廠,嘈雜無序、大量堆放生產原料的倉庫,幾乎裸露在大唐的每一個角落,人們處處可見襪子所塑造的這種獨特的城鎮景觀。
  儘管在視覺上大唐是缺乏美感甚至是雜亂無章的,但正是在這些視覺表皮的背後,聯接著大唐日常的生產生活狀態,蘊藏著在此地日夜咆哮的工業化力量。
  “這裡,每秒生產365雙襪子。”如今,漫步全球最大的襪業交易市場——中國大唐襪業城,1000多間營業房和500多個展位集中經營著輕紡原料、襪子、襪機、各種配件以及相關物流,大廳的牆壁上到處是閃眼的廣告牌。
  【襪與城】襪城產業鏈的圈子
  凌晨6點到夜裡10點,大唐的大街小巷都車囂滾滾,將襪子、襪子的消息、襪子的故事傳播到每一片雙腳踏及的土地上。
  這片53.8平方公里的土地,就像一個沒有圍牆的工廠,一百多個龍頭襪企像“母雞帶小雞”一樣,引領著200多個小工廠、家庭作坊、加工戶齊頭併進。全球1/3以上的襪子在這裡織造。
  幾乎任何一家襪廠的周圍,就有三五個為其提供原料的本地企業。他們彼此相識,甚至稱兄道弟,既在業務上往來,也在各方面互幫互助。
  這個圈子交織著產業、社會、人情和鄉土。
  上個世紀70年代末,受上海等地國營襪廠的影響,大唐人看到了“生存之道”,白手起家開始了原始的手搖襪機的時代。
  鐘開繼所在的村子,是諸暨襪業的起源地,或許誰也不會料到,幾十年前,鐘家大隊食堂里辦起的第一家隊辦襪廠,會成為如今世界襪都的源頭。
  1976年,鐘開繼從諸暨中學畢業回家,他看到了這樣一個場面。一個個鄉親手搖著襪機,織出了一雙雙尼龍襪。慢慢地,這個集體的企業變成了私人。
  頭腦靈活的鐘開繼意識到,這是一條擺脫貧困的路子。他買了第一臺手搖襪機,準備生產尼龍襪。而擺在他面前最大的難題是:原料。由於特殊的時代關係,作為原料的絲還不能在市場上正常流通。
  一大群跑採購的供銷員,他們憑藉著各種關係,把一噸噸絲從東北拉了過來,然後再運到海寧印染,最後拉回鄉村織襪。這是最原始的一條產業鏈條。
  1979年春,鐘家村的村幹部從一農戶家做手搖襪受到啟示,發動全村的力量,辦起了上百人的集體手搖襪廠。正是這個襪廠,為現在的大唐襪業點燃了星星之火。
  由於中國鄉村最常見的地緣關係和宗族關係,像“傳染”一樣,鐘開繼的鄰居、親戚都開始搖起了襪子。親戚帶親戚,鄰居帶鄰居,鐘家村160多戶人家有120多戶開辦了最初始的“襪廠”,名氣漸漸也大了。
  隨後幾年,周圍村莊的人看到做襪子能賺錢,紛紛來學藝取經,做襪子的、賣襪子的漸漸聚集,一個成熟產業鏈的小城鎮雛形顯露出來。
  1988年,大唐建鎮,一些更為活躍的身影出現在大江南北。沒有技術,他們就去國營企業“偷取真經”;沒有資源,他們就去棉紡企業撿拾線頭。時光的大潮席卷了過去的故事,這片有著25萬從業人員的土地則記載著其中的秘密。
  【人與城】遷徙融入的外鄉人
  在中國大唐襪業城內,有兩面三層樓高的牆。一面貼滿了來自大唐各個自然村的160戶家庭的老照片和對應的新照片,另一面,是上萬雙襪子組成的“襪子牆”中融入其中的100張女工的“笑臉照”。
  “家族相冊”是對地方歷史的還原,也完成了對當下的記錄。家庭變遷發展史,是對大唐歷史的一次集體敘事,讓人們看到了用襪子編織的區域變遷史。
  “女工”照片,則是大唐對外鄉打工者的深切關註與尊重。
  大唐襪業的興起,大量的外鄉人涌入大唐,進入不同的工廠,活躍在織襪的各個流程上,然而,重覆的勞動,固定的動作,對於襪子以外的世界,她們則沒有過多的關註。
  2006年3月,25歲的邊瑜離開家鄉同山鎮,隻身來到大唐,轉眼八年,這個33歲的女人已經成為莎耐特襪業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管理著600多號員工。
  浙江莎耐特公司是一家外貿型襪子生產企業,月產襪子10萬雙,而它的代工企業卻有200多家。
  記者見到她時,她一蹦一跳地從樓上跑下來,紅色的背心、寬鬆的迷彩褲,隨意的裝束很難讓人聯想到她就是諸暨市最大襪業出口企業的副總經理。
  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在24歲到27歲短短的三年間,善於理財的邊瑜掙了2000萬元。
  在帶領記者參觀加工間時,她的手機響起,幾分鐘過後,邊瑜掛斷電話,平靜地說,“剛剛美國那邊打來訂單電話,要訂3000萬雙襪子,8月份交貨。”
  邊瑜的父母都是普通種地的農民,當年她考上大學的時候,弟弟還在讀初中。由於家境貧困,父母逼她做選擇,“你要讀大學就要負擔你弟弟的學費。”她眼睛眨也沒眨,答應了。
  從高中開始,邊瑜就一邊打工一邊念書,從那時起,她就已經規劃好了自己的人生軌跡,“一直規划到我50歲。”
  在逆境中成長的邊瑜背後有太多的酸甜苦辣,別人問起她總是一笑而過。現在,這個外鄉來的“打工妹”正帶領著更多的姐妹在大唐闖出屬於自己的成功與幸福。
  融入大唐的“外鄉人”中,還有一群不容忽視的群體,他們是常年在大唐做襪子生意的外籍人士。
  45歲的菲律賓大媽Joie2013年來到大唐。
  坐在堆滿襪子的辦公室里,Joie用英語嘟囔著自己好像又胖了。Joie所在的KSL公司是一家美國的製造商和進口商,在菲律賓和中國南京都有工廠。去年初,公司將Joie調任至大唐,此前她從事市場銷售達10多年。
  按照Joie的說法,自己大部分時間“宅”在分公司里,對供應商的產品進行質量把關。
  現在,這個菲律賓大媽正努力融入大唐,她和那些來自世界各地的外籍人士一樣,積極開拓著自己的“中國圈”。
  啟示:政府牽手企業打造區域品牌
  大唐孕育了“大唐襪業”,讓這個世界襪業的製造中心打上了城市名片,成為品牌效應的成功案例。而這背後的“推手”則是政府。
  2013年10月18日,第十一屆中國國際襪業博覽會在浙江省諸暨市大唐襪業市場開幕。諸暨市全力打造“大唐襪業”這一區域品牌,政府投資2億多元,以“大唐城”及其圖形符號,作為集體商標。
  諸暨大唐襪業市場管委會工作人員陳廣偉告訴記者,“包括襪子、原料、紡織機械、物流四大板塊,市場從襪子的生產到銷售配套設備都能採購得到,一年銷售額100多個億。”
  這意味著,在政府的引導下,襪企正從“零品牌”低價搶單,轉向抱團出國推品牌。區域整體品牌的“大手”,也牽起企業單體品牌的“小手”,一同走上升級之路。
  中國針織工業協會會長楊世濱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大唐襪業以集群優勢著稱,中小企業居多,個體的實力和遠見都比不上真正的一流襪企。那麼,如何競爭呢?抱團,這是很好的思路,十分符合大唐襪業的特點。”
  “但是大量中小企業的聯合很難,這裡涉及到投入產出、保密性等原因。這就需要政府的介入,搭建公共平臺,推動大唐襪業在產業文化上實現從0到1的突破。”楊世濱認為,襪子文化落實到產業,就是品牌,這些都是大唐襪業轉型升級的方向。
  大唐的成功經驗說明瞭什麼?
  “在轉型期間,政府應該給企業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融資環境、市場環境、生活環境,給企業減負,讓企業輕裝上陣,進行再創業。”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朱武祥認為,大唐建鎮25年,其產業的發展是企業、企業群與政府互動,製造與市場互動的結果。在這種互動中,企業、產業鏈、政府各有分工,襪子企業織襪子,產業鏈的其他企業提供襪機、原料、加工、包裝、銷售、勞動力、資金等生產要素,而政府通過建設專業市場、舉辦國際襪博會,將全球的市場需求吸納到這個中國東部的小城鎮。這樣的發展經歷顯示,即使是傳統行業,通過政府引導、企業製造,也能在全球化中贏得優勢地位。
  “我們就是要栽一棵區域品牌的大樹,讓企業在下麵乘涼。”大唐鎮黨委書記何平光告訴記者。  (原標題:走閩浙看民營之三 足尖上的浙江大唐:每秒產365雙襪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x48lxthj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